今年生意不好做?其实是你思想严重落伍了!

money-shark-1612269_640

世界变化得太快了,以至于太多数人被冲昏了头脑,变得非常茫然,不知如何是好,今天我们就把商业变化的逻辑做一份梳理,读完你就会豁然开朗!

其实,用一句话形容世界变化是最恰当不过的,那就是: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

这句话我思考了至少半年,它的上半句代表“曾经”,下半句代表“未来”。具体来讲有两层递进的意思:

第一层意思:原来社会的中心是“物”(产品、商品),未来社会的中心是“人”

在工业革命之前,推动整个世界进步的基本要素是“文化”,世界上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体系。

自从工业革命发生之后,从西方社会开始,大量的产品(商品)开始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,在资本的趋势和主导下,商品成了是推动世界进步的根本要素。

纵观整个经济学发展历程,商品是一切变化规律的根本,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马克思,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理论。

衍生出了利润、价值、价格、货币、金融、信用等其它要素,乃至社会上层建筑,比如法治、制度等等,从而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。

这个阶段最重要特征就是:人随物动。人的行为需要围绕商品进行,比如我们需要控制商品的成本(物料),同时还需要提高商品的质量。

hard_to_manage_businese_01

虽然我们有管理学、营销学、心理学,但究其本质都是为了商品而服务,比如管理的本质是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,营销的本质卖出去更多的商品,心理学的本质是为了让人去适应外界,而不是真正的读懂自我。

所以为什么我们有时觉得活得很累,就是因为整个社会就不是以“人群”为本的,是以“商品”为本的。

商品是客观存在的东西,就必然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周期,人需要在努力调整到某一种状态,才能适应那股“商品波”,而能够及早进入这种状态的人都成了“成功者”。

那么,是什么使这种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呢?

首先,社会上的商品不断增多,而人口却在不断减少,原来的平衡最终被破坏。

在产品相对缺少的时候,人对产品的要求就会低,就是所谓的“饥不择食”。而一旦产品越来越多,人的需求就会自然被推高,就是所谓的“挑花了眼”,所以大家会发现:虽然我们周围的东西越来越多了,但是你能钟意的东西越来越少了。

这就是我们经常讲“产能过剩”,一方面社会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生产商品,另外一方面真正能够满足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少。

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,是因为价格战盛行、价格太透明、利润越来越少,越来越感觉到失望,其实是他们没有认清变化的本质,关键根本就不在你提供的“商品”,而是在你服务的“人群”上。

这个时候,你需要从“商品”里跳出来,直接跟你要服务的“人群”进行对话,看看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?

也就是说,商业重心开始从“物”向“人”倾斜,我们之前经常说要以“人”为本,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句空话,以“人”为本的时代还在迟到的路上。

再做一个深层归纳:“物”的核心是“价格”,而“人”的核心是“价值”。

对于企业来说,如果我们还是传统的思维,认为现在问题是成本问题,是营销问题,或者是管理问题,无异于南辕北辙!

对于我们来说,突破的关键点不在“价格”,而在“价值”。这一点请大家牢记。

hard_to_manage_businese_02

顺着这个思路探讨,水木然认为未来企业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服务的精细化、定制化。

当然,这里还有一个因素,那就是科技的进步也在努力推动这一变化进程。

在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年代,产品都是被整齐划一的,人要去适应产品。比如我们穿的鞋子,男生就是40、41、或者42码,女生就是36、37或者38码,但每个人的脚都是不一样的,为什么不能做到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鞋、一双脚就配一双鞋?而是一定要设置这些尺码呢?为什么是脚适应鞋,而不是鞋适应脚呢?那是因为这样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,分成不同的尺码有利于机器大规模的量产,传统的经济学都是围绕这个而展开的。

而随着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3D列印等等技术的进步,定制化正在被逐渐实现。在不远的以后,你把脚伸进机器里,然后一双鞋子就被列印出来了。

在工业4.0时代,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再去生产,这就是一个根本性变化,它将整个供应链都逆向打通了:以前是从物到人,现在是从人到物。对于经济来说,这就好比逆向打通了一个人的任督二脉。不发生革命性变化才怪呢!

所谓“一个萝卜一个坑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第二层意思:原来社会按“物品”归类,未来社会按“人群”归类

先来看看现在的社会布局吧,比如对一个城市来说,这里是小商品批发市场,那里是美食街,再那边就是服装一条街,还有汽车城、电玩城等等。

整个城市格局基本都是依照商品布局展开的,同一种物品会放在一起,而人的行为也会围绕这个布局展开。

总之,我们上班要去哪里,买东西要去哪里,吃饭要去哪里,生活被拆分的七零八落,总之是人围绕这物品在各种活动。

但是大家发现没有,这种情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,商品逐渐开始围绕人在转了,比如你想购物但不想出门,在网上下个订单,快递员第二天就会把物品送到你家;

你饿了但懒的下楼吃饭,打开APP下个订单,十几分钟后就有人送饭上门;只要下载一个APP,足不出户就有人帮你洗衣服、剪指甲、搬家……

原来的“商品”都是静止的,需要“人”去追寻它。今后的商品都是会动的,由“商品”变成了“商品+服务”,这个服务就像商品长了两条腿,然后主动去追寻它服务的“人”。

同样的道理,原来的“人”是会动的,他需要寻找到各种“物”,而今后的“物品”可以自动送上门来,那么这时人需要干什么呢?

hard_to_manage_businese_03

当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被大量解放出来之后,我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我们需要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人,包括你的另一半、你的知己,你的朋友,要知道这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求。

在原来,我们身边的朋友往往都是同一个行业的人,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被行业束缚住了,而今后我们身边的朋友都是志同道合中人,也就是有共同理想、价值观的人。原来我们说的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也是假的,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可以实现。

未来的社会很有意思,随着这种趋势的强化,一部分人完全无法理解另一部分人的想法,每个群体都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
如果今后我们看到某些“群体”的行为令我们十分不理解,请千万不要慌张。

所以,今后的社会不存在所谓的大众商品、大众情人。

对于企业来说,原来是以“产品”为核心,今后是以“服务”为核心。原来所有的出发点都是“产品”,比如在研发和设计上花费大量时间,在生产上苦功夫。今后的出发点一定是“人群”(即:消费者),在做研发之前一定要做调研,在“人群”上的触角伸得越远越好,然后再往前反推,最后再开始生产,以终为始。这也是工业4.0时代最大的生产特征。

商品是一时的,服务才是永恒的。因此你提供的服务价值,远远大于你提供的商品价值。

千万不要再按照传统的思路去规划产品,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,我究竟是服务哪个人群?

确定某个服务的“人群”之后,定位一定要快、狠、准。“商品+服务”的组合必须越来越专注,要精耕细作。

综上所述,如果你还是按照原来的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,显然已经行不通了,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开始四面碰壁的原因。

很多人认为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,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了,根本原因就是跟社会的日新月异相比,你的思想已经严重落伍了!

来源:水木然

作者:水木然

原文 media8z.com

本文著作权与图片属 原作者 所有,若有不慎影响原作者权益者,请立即告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进行删除或修改。本站将不定期搜集转贴有价值的好文章给大家!

喜欢这篇文章吗?请加入我们为Line好友并分享本文给您的朋友,这样您就会成为第一个知道新文章发表的贵宾喔!

分享愈多,格局愈大,立即分享给您的朋友吧!

Be the first to comment

发表评论